等離子體--一種以自由漫游的帶電粒子通過電磁力相互作用為特征的物質狀態(tài)--的一個突出特征是“等離子體波”的產生,它是由等離子體分布的不穩(wěn)定性導致的。“快速磁聲波(MSWs)”是地球空間的一種電磁等離子體波。MSWs由熱質子產生,被認為是“高頻波”。
另一種通常在地球空間產生的波是“電磁離子回旋波(EMIC)”,它被認為是一種"低頻波"。最近,地球空間的衛(wèi)星觀測顯示,MSWs和EMIC波經常一起出現。然而這種共同出現的機制仍不清楚。
現在,由日本名古屋大學的Yoshizumi Miyoshi教授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已經在某種程度上解開了這一機制。“眾所周知,MSWs跟低能量質子的加熱一起發(fā)生,另外研究表明MSWs可以加熱這些‘冷’離子。最近Arase衛(wèi)星的觀測數據顯示同時出現了EMIC波,我們想知道EMIC波的出現是否真的跟MSW介導的離子加熱過程相耦合,”Miyoshi教授解釋了這項研究的動機。
為此,研究小組對MSW和EMIC波--他們用Arase衛(wèi)星觀察到的--應用了一種波粒互動分析方法以檢查它們之間通過離子加熱的“交叉能量耦合”。得到的結果是有啟發(fā)性的:他們發(fā)現,當MSWs將能量轉移到“冷”質子上以加熱它們時,質子轉移的部分能量被用于激發(fā)EMIC波??紤]到MSWs反過來又被熱質子激發(fā),它們事實上充當了向EMIC波轉移能量的中介,即熱質子、冷質子、MSWs和EMIC波之間的交叉能量耦合。
雖然這些發(fā)現本身令人振奮,但Miyoshi教授解釋了它們如何對我們關于地球空間的知識也有意義?!癊MIC波在范艾倫輻射帶中導致了‘殺手電子’的顯著散射和損失,這往往會導致衛(wèi)星故障。我們的研究中所揭示的刺激EMIC波的新的能量轉移路線可能有助于改善空間天氣預報,并使衛(wèi)星在范艾倫輻射帶中的運行變得更加安全。”
或許在地球空間的財富中有更多這樣有趣的現象等待著我們人類去發(fā)現。